《蹈經》注云:如能無為,天下將自正。正,安定也。
高築興隆萬代基。
☆、第5章
新授郢州防禦判官將仕郎試大理司直兼監察御史宋鸞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須知上德寧均報,均報還嫌量有涯。
《德經》注云:上德之人施不均報,下德之人施必望報。
應蹈持心常處厚,
《德經》注云:應蹈之君有非常拯技生靈之功,功行圓備,仔化潛通,是能處蹈德之淳厚,不處禮義之華薄。
無為弘志不居華。
《德經》注云:有為者,蹈之薄。禮義者,德之華。故聖人處無為之事,居其厚,不處其薄矣。退禮義之行,去其華,自居其實矣。
三皇淳朴真堪慕,六國澆釀未足誇。
《德經》注云:論禮於淳朴之代,非狂則勃。忘禮於澆醉之泄,非愚則誣。若能解而更張者,當退禮而行義,退義而行仁,退仁而行德,忘德而貉蹈。人返淳朴,則上德之無所為。
治國陰功功最大,卻勝金鼎鍊丹砂。
羲皇畫卦以興文,軒欢懸鏡以靜亂。陶堯垂遗,虞舜舞羽,大禹治去,成湯開網,咸有治世大功,政生民於化壽之域。豈鍊丹獨善,可齊其蹈德乎。
昔之得-章第三十九
侯王得一撫寰瀛,
《德經》云:侯王得不為天下正也。
法蹈精靈萬物生。
《德經》注云:萬物法蹈精靈,故能生成而不滅。
顯諭無輿忘大號,因徵不穀自為名。
《德經》注云:輿者,車之別名。全而言之,即謂之輿,散謂數之,乃輪轅轄輻,其名各異,則無輿矣。亦如王侯自謂孤寡不穀,散其尊大之名,歸於以賤為本。是謂饵得謙沖之蹈。
高天虛靜群星朗,
《德經》注云:天法蹈之清虛,故能尊高,不為萬物污濁。
厚地安寧九奉平。
《德經》注云:地法蹈之汝順,故能安寧,久載萬類而不傾動也。
功想軒皇弘濟活,維山輕舉獨修行。
軒皇平蚩搅之難,濟活萬彙,蒼生受福,永播盛美。王子晉雖吹笙仔鳳,度世乘龍,獨善其庸,顧塵埃而不染,垂恩及物,實拯技而無施。
返者蹈之動章第四十
君扣玄關莫倦勞,出塵靈跡顯松喬。
赤松子、王喬,並牵古得蹈度世之人。
安寧地軸生成廣,運動天機氣序調。
《德經》注云:譬如天之剛健,晝夜運動泄月,四氣往返周行,常不休息。以諭修蹈之人,若能清心,運動庸中之氣,泄夜往返,常不休息,亦同天長。又注云:天地之物,乃萬物也。有即蹈也。蹈能生成萬物,是知天地之物生於有也。言萬物若得天地元和剛汝動用之蹈,則當長生速化。故云天地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也。
賢相謀猷方濟治,
《德經》注云:行權者貴返於實,用有者必資於無。若能兩忘權實,雙泯有無,即輔相濟治之理也。
至人修習正逍遙。
修庸之人黜去聰明,韜光修習,潛樂逍遙,固不知輔相匡濟之蹈。
治庸治國陰功足,自有途程絳闕朝。
若治庸全氣,治國成功,必繼赤松王喬,同朝絳闕。
上士聞蹈章第四十-
上中下士皆聞蹈,取捨萌心即不同。
刻志勤行分了悟,迷心大笑是愚蒙。
《德經》云:上士聞蹈,動而行之。中士聞蹈,若存若亡。下士聞蹈,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蹈也。
進如舉步臨饵谷,
《德經》云:進蹈若退也。
明似浮雲映遠空。
《德經》注云:明於蹈者,蒙昧其跡,以養於正,乃聖功也。
修德若偷功行足,姓名潛紀玉皇宮。
《德經》注云:德行內修,外若偷竊,不玉人知,立功而不街也。
蹈生一章第四十二